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,總會遇到一點挫折。大學生求職也一樣,面對職場往往沒有那么順利,總會遇到簡歷杳無音訊,或者面試不如意的時候,工作一直沒有著落,煩躁、著急是于事無補的,應該要好好反思一下,自己面試失敗的原因到底在哪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求職失敗原因,可能會讓你找到自己的問題。
應聘太盲目,對企業與職位一無所知
很多求職者在投簡歷時,甚至是收到面試通知后,都不去了解企業,盲目地應聘。以至于面對企業提問時,對企業一無所知。在你滔滔不絕地表達玩自己是如何厲害,肯定能勝任工作崗位后,卻連企業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,這樣如何讓人信服呢。這樣的求職者可能分為三種情況,一,吸引他的可能不是工作本身,而是待遇薪水,或者工作地點等原因。二,就是他并不認為這份工作有多適合他,僅僅是他急于找一份工作,而這份工作只是作為一個跳板,不會長久待下去。三,就是他對自己的職業定位不明確。
這三種人都不會被企業錄用,他們不僅對自己的職業不負責人,而且不尊重用人單位,在選擇時不弄清楚,浪費彼此時間。
還有一些求職者對職位不了解,只是看職位名稱,比如說有些公司招聘商務代表,實際上就是銷售代表。而有些求職者就認為應該是個領導級的職位,不敢應征,或者應聘后發現不適合又離職。其實求職者如果對職位不明白可以詢問用人單位,不要單從字面上去片面理解,這樣很可能會錯過一個好機會。
自以為是
很多大學生也知道其實找工作并不難,難的是找到一份好工作。但對于好的工作理解卻有偏差,實際上好的工作不分工種、薪水高低。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。但是大部分大學生卻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,對一些低檔次的工作不屑一顧,盲目地追求一些脫離自身實際的“高工資、高待遇”的理想工作。這樣低不成高不就的心理,就很難在就業壓力日益增大的社會中找到一份工作。
不愿到基層去吃苦
大學生滿懷理想,投身社會,都希望自己能在職場大展身手。所以對于一些基層工作,或者一些企業需要員工先在基層鍛煉的要求,大學生們總是很難接受,吃不了苦讓他們白白失去了很多大好機會。
獨立性欠缺
現在很多90后都是獨生子女,父母為他們的一切事情都會處理好,他們只需要讀書。所他們缺乏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,在求職上展現更為明顯,父母陪著孩子逛招聘會,詢問企業的情況,一起參加面試,甚至幫著回答面試問題。這樣的求職者叫用人單位怎么敢用,搞不好受了一點委屈,父母就會跑到公司理論。而且用人單位希望每位員工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,能夠有自己的判斷力與決策力,能為自己的工作負責。
總之,在求職的時候,要有所準備,不能眼高手低,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,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。只要你及時反思自己的缺點,就能讓求職不再是難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