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以前老師鼓勵我們的一句話,通過中考就是半只腳踏進了大學,進了大學,找一份好的工作就不愁了。也正是這樣的一句話,使得很多大學生,在大學根本就沒有用功學習,只為混一個文憑,但到畢業找工作時才發現求職只有一張文憑遠遠不夠,企業更看重的是能力。
一、轉變自身觀念,意識到考上大學并不代表有了鐵飯碗。
很多農村家長和學生還抱著上了大學,就意味著有了一個美好的前途。隨著大學的擴招,大學生越來越普遍,競爭越來越激烈,同樣都是大學生,如果沒有什么優勢,才能,企業憑什么要錄用你呢,就算跟學歷低的人相比,別人擁有的實際工作經驗,而你只有一張紙,你的競爭力也是很低的。所以要想成為職場中的勝利者,就應該為自己準備更多籌碼,而不是只看著那一張文憑。在學校時努力學習,提升自身更方面的能力,如學習能力,交際能力等不虛度光陰,為自己的未來奮斗。
二、明確自身目標。
分析自身條件,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,如果選擇先就業后擇業,也不要輕易換工作,即使要換工作,在換工作前分析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適合這份工作,是什么原因,自己是否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,如果沒有,還不如繼續目前的工作,直到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,不然只會一直不停的找工作換工作。
三、認清市場形勢,咱不能改變環境便只有學著改變自己。
企業并不在乎你的學歷有多高,而是在乎你有什么才能,能給企業直接帶來多大效益。很多大學生自視清高,在實習期間紀律性不強,責任感欠缺,做事不積極等,而職業學校的學生,因為自身學歷不高,下意識地會放低自己的身段,并且技術對口、過硬,一開始工作就能馬上給企業帶來效益,企業需要的是效益,而普通大學生學的大多為理論知識,這是不爭的事實,所以,大學生要想在新的工作崗位站穩腳跟,就應該轉變自己的心態,摘掉自己的學士帽,卷起袖子努力工作,放下高傲的自尊,在工作中多虛心請教,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,從各方面完善、提高自己。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職場人才。
所以不僅僅是畢業大學生應該轉變觀念,應該從剛進入大學的學生開始,要懂得職場不僅僅需要的是文憑,而是實力,在學校時就應該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,認真對待每一堂課,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,要有所得,由理論性人才轉向實踐性人才。只有這樣才能給自己就業提供競爭力,也為用人單位提供更多實用性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