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高峰期,大學生們總是懷揣夢想,奔波于各大招聘會的現場,但是收獲的往往是一次次的失望。
很多求職者在找工作時,沒有面試機會的時候就拼命頭簡歷,但是當有多個面試機會時就不懂得珍惜,有些面試就放棄,甚至在面試時一味地附和、表現自己,但是當用人單位給了錄用通知,他們反而不去入職。其實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表現,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用人單位的時間。當然如果是因為工作不適合自己,就另當別論了。但是很多求職者卻因為待遇福利等方面而放棄工作,或者還有面試機會,覺得更好的還在后面。這就叫吃著碗里的,看著鍋里的。朝三暮四最后丟了西瓜撿芝麻。
在找工作和面試時,求職者要力戒完美主義心理,保有足夠的社交自尊,切勿急于求成,錯失良機。
力戒完美主義心理,是大學生面試成功的前提。面試前,求職者都希望自己給用人單位展現一個完美的自己,但是卻因為這種心情,使得他們將精力都放在隱藏自己的缺點或不足,反而沒有讓優勢最大的展現出來。人無完人,每個人都會有缺點,用人單位也是,不要總想著找到一份怎樣的理想工作,既要工作性質適合自己,又要工資高、待遇好、工作時間短、工作輕松、假期多、環境好等等要求。用人單位用人單位想找的是合適人才,而不是“完美”人才。工作也一樣,只要是自己喜歡又適合自己,自己能勝任就是一份好工作。要求太多、眼光太高,最后自己就會成為剩下的一個。
面試是雙方處于平等地位下的相互了解的過程,求職者不用把自己放在過于被動的地位。但是很多往屆大學畢業生在面試時易出現的敏感、迎合等情緒,學生通常會自我否定,迎合考官的某個觀點,而過分地討好面試官,并不能得到面試官的青睞,反而給主考官帶來不良印象。覺得面試者沒有主見,氣場太弱,像是在乞討一份工作。
還有一些面試者在面試中,社交自尊比較低,很容易敏感,主考官一個表情就會讓他們胡亂猜想,是不是自己的觀點太獨斷,還是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得當,等等,這樣很容易使得自己亂了陣腳,顯得慌亂而影響接下來的表現。
面試心態對于面試者比較重要,所以面試者可以把面試官想象為自己的上級,把競爭者設想為自己的同事,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負責該單位某項工作的員工。這樣,面試就可以為自己營造一個輕松的環境,可以緩解自己的壓力與緊張,輕松應對面試官的問題。這樣更有助于面試者順利通過面試,拿到職場入場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