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生在校園時養尊處優,一直把就業問題放到畢業后再考慮,事實上求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不應該畢業時才來考慮。水頭職場需要的不是充滿書生氣息的學生,而是一個有職場氣質并有學生沖勁的員工。所以大學生在校時應提前為進入職場做準備。
在校為就業做鋪墊
從進入大學校門的第一天起,大學生就應該根據自己專業不斷為自己設定目標,有目標才會有方向,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,才有努力的動力。目標可以是短期的,詳細的,如考取未來工作中需要的一些證書。如英語四六級、計算機水平、自己專業的一些證書等等,這些證書都可以為自己在求職時加分,創造更多機會,提升自己的競爭力。
利用暑假參加社會實踐
很多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會抱怨,現在用人單位把工作經驗看得比學歷重。其實在大學期間,就可以多參加社會實踐,社會實踐可以充當工作經驗,這樣就可以彌補應屆畢業生無工作經驗的劣勢。
選擇工作時要多分析自身發展需求
其實工作很多,關鍵是要適合自己。所以在選擇工作時,要多從自身考慮,不要隨波逐流,別人覺得好你就跟著湊熱鬧。很多求職者對工作各方面都會有一個期望,如工作地點,薪資,發展空間等。當然理想的工作并不是沒有,只是難找,有些可能只能符合你的幾個期望,有些不能達到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,就需要懂得分輕重。比如,一份工作可以滿足你工作地點與薪資要求,另一份工作地點不符合,但是職位卻更適合自己,能給自己提供更廣闊的天空。工作地點再符合,但是得不到發展,始終是不能長久待的。還是應該選擇后者,眼光長遠點,得到回報也更多。
在求學的過程伴隨著求職的過程,這是一個人不斷努力、不斷進步、不斷成熟的過程。工作總是有的,但能不能得到,能得到什么樣的,關鍵還得看你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。只要有付出,總會有回報。
就業的難與易只是相對的,關鍵在于你能否冷靜而恰當的職業定位并是否為之付出努力。